月夕看梅

梅花夜开香满溪,溪上月出风凄凄。
开门出溪看花去,落花流水无东西。
流水东流不复返,落花满地贱如泥。
老夫愁花愁不得,况乃双双啼水鸡。
君不见颜渊盗蹠贤与愚,夭寿颠倒不可期。
枝间月落且归去,明日看花还杖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夕看梅》是元末明初代诗人德祥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这首诗不仅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含义赢得了读者的青睐,也成为了明代诗歌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德祥在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夜行图景。诗的开头“梅花夜开香满溪,溪上月出风凄凄”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寒意的夜晚。随后的诗句,如“流水东流不复返,落花满地贱如泥”等,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凄凉之感,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梅花随水而去的画面。

从文学角度来看,《月夕看梅》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绪与无奈。诗中的“老夫愁花愁不得,况乃双双啼水鸡”一句,更通过对比的方式,凸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这首诗的背景和历史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德祥生活在元末明初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创作往往充满了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月夕看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人生、对自然的独到见解。

《月夕看梅》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其深刻的哲理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例如,诗人利用梅花的凋零与流水的东流作为对比,表达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力感。这种通过具体物象来表达抽象情感的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月夕看梅》不仅是德祥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明代诗歌文化的瑰宝。它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思想,使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同时,它也启示着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能够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