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吴江长桥宿垂虹亭

闪闪练月宵,棱棱素秋节。
舍棹上孤亭,临江候归客。
佳人殊未来,幽意为谁适。
徘徊当夜半,仿佛去天尺。
仰接银河横,俯照星纬逼。
直疑穹壤连,岂有人世隔。
飘飘形若蜕,眇眇思何极。
居然怯风露,聊复就衾席。
亦既不成寐,将何慰兹夕。
赖有同心人,连床话畴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泊吴江长桥宿垂虹亭》是元朝时期戴良创作的作品,通过描绘夜晚在吴江长桥上过夜的情景,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下面将详细介绍此作品:

  1. 作品原文
  • 闪闪练月宵,棱棱素秋节。舍掉上孤亭,临江候归客。佳人殊未来,幽意为谁适。徘徊当夜半,仿佛去天尺。仰接银河横,俯照星纬逼。直疑穹壤连,岂有人世隔。飘飘形若蜕,眇眇思何极。居然怯风露,聊复就衾席。
  1. 作品鉴赏
  • 意象丰富:诗中“练月”和“秋节”等意象营造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夜图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 情感深沉:通过对孤亭、银河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内心感受和思考。诗中的“佳人未至”、“寂寞难耐”等表述,深刻体现了诗人孤独而又渴望的情感状态。
  • 意境高远:整首诗歌构建了一个高远的意境,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融合,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高洁境界。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人间烟火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 作者简介
  • 戴良:元朝时期的文学家,其文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在文学史上,戴良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其作品深受后世好评。
  1. 写作背景
  • 此诗创作于元朝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戴良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1. 文化价值
  •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戴良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元代诗歌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1. 艺术特色
  • 语言优美:戴良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 意境深远: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1. 历史影响
  • 尽管《夜泊吴江长桥宿垂虹亭》不是广为人知的经典之作,但它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元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1. 现代意义
  •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戴良的《夜泊吴江长桥宿垂虹亭》所展现的自然之美和内心之思,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忘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衡,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

《夜泊吴江长桥宿垂虹亭》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美学价值的元代诗歌。通过对其原文的解读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内心世界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