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辉堂诗 其三

嗷嗷林乌,鸣我堂阴。
我岂不如,怀此好音。
好音克怀,实劳我心。
爰有萱草,言树之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晖堂诗·其三》是元末明初戴良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节选:嗷嗷林乌,鸣我堂阴。我岂不如,怀此好音。好音克怀,实劳我心。爰有萱草,言树之襟。
  2. 诗人生平:戴良,字长源,号陶庵,又号懒拙老人,生于元末明初,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表达对母亲的深情厚意。
  3. 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与感恩。通过对林中的乌鸦和萱草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生活状态。同时,通过“好音克怀”的表述,传达了对母亲教诲与关爱的感激之情。
  4. 诗歌艺术特色:在形式上,这首诗遵循古典诗歌的格律要求,采用五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戴良运用平仄和押韵的技巧,使得诗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5. 诗歌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内心的抒发,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和思念之情。特别是“好音克怀,实劳我心”一句,表现了诗人在听到美好声音时的内心感受和由此引发的深刻思考。
  6. 诗歌历史影响:作为元末明初的作品,《春晖堂诗·其三》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也体现了文人对家庭伦理的重视以及对亲情价值的认同。戴良的这首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春晖堂诗·其三》不仅是戴良对母爱的颂扬之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与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