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渡西湖

船上见月如可呼,爱之且复留斯须。
青山倒影水连郭,白藕作花香满湖。
仙林寺远钟已动,灵隐塔高灯欲无。
西风吹人不得寐,坐听鱼蟹翻菰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渡西湖》是元末明初的僧人梵琦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他对湖光山色的无限热爱和留连忘返的心情。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

  1. 作者简介:梵琦,元末明初的僧人,俗姓朱,字楚石,后自号西斋老人。他在明初应召至京参与法会,受到太祖的赏识,并被推举为第一高僧。他除了在宗教领域的成就外,还以诗名世,留下了许多充满净土宗教义的诗歌作品。

  2. 诗歌原文:船上见月如可呼,爱之且复留斯须。青山倒影水连郭,白藕作花香满湖。仙林寺远钟已动,灵隐塔高灯欲无。西风吹人不得寐,坐听鱼蟹翻菰蒲。

  3. 诗歌赏析:《晓渡西湖》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船上见月如可呼,爱之且复留斯须”这样的诗句,传达出对西湖之美难以割舍的情感。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生动形象,也蕴含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例如,“青山倒影水连郭,白藕作花香满湖”,这些句子不仅描绘了西湖的自然景观,更通过色彩和香气的描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场景之中。此外,“西风吹人不得寐,坐听鱼蟹翻菰蒲”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以及他内心对于这种和谐状态的向往。

《晓渡西湖》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首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净化之作。它不仅体现了梵琦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