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前一日于顾仲瑛席上分题赋得昆山

马鞍山在句吴东,山中佳气时郁葱。
层峦起伏积空翠,芙蓉削出青天中。
六丁夜半石垒壁,殿阁煌煌绚金碧。
响师燕坐讲大乘,虎来问法作人立。
天花散雨娑罗树,闻声供命云深处。
我时细读孟郊诗,兴来更上龙洲墓。
忆昔曾同信信友,七尺枯藤长在手。
数年音问堕茫然,顿觉羁怀醉如酒。
嗟彼习俗耽欢娱,锦鞯细马红氍毹。
画船吹箫挝大鼓,吴儿棹歌越女歈。
只今歌乐难再得,面颜已带风尘色。
何如张宴溪上楼,山光倒浸湖光白。
我爱虎头金粟子,十载论交淡如水。
每怀故旧参与商,三老到门惊复喜。
我留玉山君即归,天风泠泠吹客衣。
人生会合如梦寐,焉能对酒成吁嚱。
我歌长歌君起舞,山川信美非吾土。
褰裳涉涧采昌阳,且向山中作端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端阳前一日于顾仲瑛席上分题赋得昆山》是元末明初诗人自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自恢,元朝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可以确认他在元末明初活跃于文学界。作为一位诗人,其作品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友情的怀念。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世所传颂。
  1. 诗歌原文
    马鞍山在句吴东,山中佳气时郁葱。
    层峦起伏积空翠,芙蓉削出青天中。
    六丁夜半石垒壁,殿阁煌煌绚金碧。
    响师燕坐讲大乘,虎来问法作人立。
    天花散雨娑罗树,闻声供命云深处。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描写:诗中的马鞍山位于句吴(今苏州)东面,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诗中通过“山中佳气时郁葱”等句子,展现了马鞍山层峦叠嶂、绿意盎然的美丽景象。
  • 宗教信仰与修行:诗中提到“六丁夜半石垒壁,殿阁煌煌绚金碧”,反映了佛教文化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宗教建筑的宏伟壮观,也体现了诗人对宗教修行生活的向往。
  • 僧侣生活描绘:“响师燕坐讲大乘,虎来问法作人立。”描绘了僧侣们宁静的生活方式和深厚的佛学修为。这些场景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推崇。
  • 世俗欢乐反思:“天花散雨娑罗树,闻声供命云深处。”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和思考。

《端阳前一日于顾仲瑛席上分题赋得昆山》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一个时代的缩影。它不仅记录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这首诗值得每一位读者去细细品味,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