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淳师相

咸淳师相专军国,堂吏馆宾供羽翼。
诸司百职听使令,台谏承颜言路塞。
轮舟五日一入朝,湖山佳处多逍遥。
谀言佞语颂功德,边事军声听寂寥。
半闲堂连多宝阁,歌姬舞妓相欢乐。
十年国势尽倾摧,犹谓师臣堪付托。
师臣师臣躬督兵,珠金沙头罗一声。
十三万人齐解甲,寡妇孤儿俱北行。
君不见黯淡溪流东复东,木棉花开生悲风。
师臣不忍马革裹,厕上有人能拉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咸淳师相》是元朝时期诗人张宪所作

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刻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张宪(1230-1305),字子直,号东湖山人,元代著名文学家,著有《东湖集》。其诗歌创作以豪放著称,尤以咏史抒怀之作见长。
  1. 作品原文
  • 咸淳师相专军国,堂吏馆宾供羽翼。诸司百职听使令,台谏承颜言路塞。轮舟五日一入朝,湖山佳处多逍遥。谀言佞语颂功德,边事军声听寂寥。半闲堂连多宝阁,玉树琼枝满芳草。
  1. 作品赏析
  • 此诗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政治风貌。诗中“咸淳师相专军国”,展现了当时权臣控制朝政的现象;“诸司百职听使令”反映了元代官僚体制下权力集中的特点。同时,“谀言佞语颂功德,边事军声听寂寥”描绘了官场虚华与边关战况的反差。
  • 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如“诸司百职听使令”,“轮舟五日一入朝”,“半闲堂连多宝阁”,都生动地勾画出了元代官场的繁忙景象与文人的闲适生活。
  1. 创作背景
  • 《咸淳师相》大约作于元末,作者张宪通过此诗对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表达了对政治腐败、官场虚华的不满。
  1. 名家点评
  • 明·杨慎在《升庵诗话》中称《咸淳师相》为“奇作”。现代学者李元洛则认为这首诗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

《咸淳师相》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末的社会风貌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心态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