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宁子廉马敬常饮酒得移字

我爱中州双国士,尊前为我解金龟。
南山石烂歌逾缓,铜柱沙沈迹未移。
割土有人窥汉鼎,磨崖无客颂唐碑。
狂生雅抱澄清志,中夜闻鸡起舞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宁子廉马敬常饮酒得移字》是元末明初张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张宪通过描绘饮酒时的意境、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以下是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介绍:《与宁子廉马敬常饮酒得移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张宪,他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参与了南京礼部尚书一职,并在刘瑾失败后再次出任工部尚书。张宪在任职期间廉洁奉公,深得民心。
  2. 诗歌原文:我爱中州双国士,尊前为我解金龟。南山石烂歌逾缓,铜柱沙沈迹未移。割土有人窥汉鼎,磨崖无客颂唐碑。
  3. 主题解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于友情的赞美。诗中的“南山石烂歌逾缓,铜柱沙沈迹未移”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坚守信仰的志向;而“割土有人窥汉鼎,磨崖无客颂唐碑”则揭示了历史变迁下,人们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
  4. 背景信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末明初,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多有感慨和反思。张宪作为一位正直的官员,其作品自然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的风貌。
  5.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古代历史的描写和现实情景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受。

张宪的《与宁子廉马敬常饮酒得移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历史观,还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