璚英一别已三年,梦里常看在膝前。
婉娩性情端可爱,娇痴态度亦堪怜。
诵诗未解知音节,索果惟应破俸钱。
白发双亲在堂上,关心为尔更凄然。
忆璚英
介绍
《忆璚英》是明代诗人于谦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深情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背景。《忆璚英》的原文如下:
璚英一别已三年,梦里常看在膝前。
婉娩性情端可爱,娇痴态度亦堪怜。
诵诗未解知音节,索果惟应破俸钱。
白发双亲在堂上,关心为尔更凄然。
下面将从多个维度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文学手法与意象:
《忆璚英》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梦里常看在膝前”和“白发双亲在堂上”,这些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其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而是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诗中的“梦”和“膝前”等元素,传达了一种超越生死的情感纽带,体现了古人对亲情的重视和怀念。这种通过具体物象传达深层情感的表达方式,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常见,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情感表达与文化意蕴:
《忆璚英》所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深沉,既有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也有对其美好性格的赞美。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反映了古代人在面对生死、家庭和社会变迁时所经历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动。同时,这首诗还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如对家族和父母的尊敬,以及对生活艰辛的一种无奈接受。这些情感和观念不仅在诗歌中有所体现,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语言风格与艺术成就:
于谦作为明代著名文学家,其诗歌多以简练明快著称。《忆璚英》虽短小精悍,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丰富而细腻,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特别是诗中的比喻和象征,如“梦里常看在膝前”,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和深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这种艺术上的创新和尝试,不仅提升了诗歌的审美价值,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忆璚英》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首具有广泛社会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及其创作背景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还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