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盘中意味长,经旬不近酒杯香。
亦知厚禄惭司马,且守清斋学太常。
客底情怀空抑郁,冥中感应岂微茫。
黄齑百瓮皆前定,助我平生铁石肠。
祈雨蔬食
介绍
《祈雨蔬食》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面对自然现象时,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歌原文:苜蓿盘中意味长,经旬不近酒杯香。亦知厚禄惭司马,且守清斋学太常。客底情怀空抑郁,冥中感应岂微茫。黄齑百瓮皆前定,助我平生铁石肠。
诗歌鉴赏:《祈雨蔬食》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首句“苜蓿盘中意味长”便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接着诗句“经旬不近酒杯香”透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然,以及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纯净。第三句“亦知厚禄惭司马”,反映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不满和自我反思。最后两句则表现出作者对命运的敬畏以及对自身品格的自信。整首诗歌情感深沉,意境高远,既体现了作者的个性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诗歌背景:作为明末抗蒙元的民族英雄,于谦在面对国家的危难时刻,选择了抵抗外敌、保卫家园的道路。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传奇色彩和历史意义。《祈雨蔬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是于谦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志士共同心声的体现。
诗歌主题: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到于谦对于个人修养、社会责任和自然规律的思考。他不仅关注个人的得失,更强调人应当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祈雨蔬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诗歌创作技巧:《祈雨蔬食》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苜蓿盘中意味长”中的“盘”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食物的形态,也隐喻了生活的丰富与充实。同时,诗中的许多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如“酒香”可能象征着人生的甘甜或者短暂的欢愉,而“黄齑百瓮”则暗示了生活的简朴与坚韧。这些意象的运用使整首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
《祈雨蔬食》不仅是于谦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更是其政治理念和人生哲学的艺术化表达。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刻影响了后世读者,被广泛传颂和研究。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及其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