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清源

荒城数里半淤沙,衰柳千株集乱鸦。
道上双驺迎使节,水边一犬吠人家。
重重山色迷行色,点点霜华入鬓华。
遥忆江南好风月,客窗清夜梦梅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清源》是明朝诗人于谦的作品

《寓清源》是明代著名诗人于谦的一首古诗,以其深邃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被后人传颂。该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深入理解其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

从艺术特色来看,《寓清源》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和动态美。诗中的“荒城数里半淤沙,衰柳千株集乱鸦”描绘了一幅荒凉而美丽的边塞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荒芜之地,感受着岁月流转中的沧桑与悲凉。这种对景入情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情感充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如“重重山色迷行色,点点霜华入鬓华”等句,既体现了作者精湛的炼字技巧,又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感,使其在朗读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从历史文化内涵来看,《寓清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作为明代诗人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边疆地区的荒凉景象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怀。

从思想内涵来看,《寓清源》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诗中的“道上双驺迎使节,水边一犬吠人家”等句子,寓意着人生的短暂和世间的美好。这些诗句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引人深思。

《寓清源》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更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是从艺术表现、历史文化还是思想深度来看,《寓清源》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品味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