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即景

猎猎西风卷客衣,茫茫衰草澹斜晖。
山横暮霭牛羊下,树带寒烟鸟雀归。
几杵疏钟鸣梵宇,一村镫火掩柴扉。
林梢喜见初生月,照我骖騑下翠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晚即景》是明代著名抗蒙元民族英雄于谦的作品,属于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是明代著名的抗蒙元民族英雄。他不仅是明朝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还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德闻名历史。在明英宗时期,他因勇敢抵抗外敌入侵而被封为太子少保,后来更是成为明朝中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尽管他的一生中遭遇了多次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为国家的安定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 原文内容:《秋晚即景》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深秋傍晚的山水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写,如“猎猎西风卷客衣,茫茫衰草澹斜晖”展现了秋风劲吹、草木萧瑟的景象;又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几杵疏钟鸣梵宇,一村镫火掩柴扉”,表现了人们宁静生活的情景。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秋景的描写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3. 艺术特色:此诗在艺术上具有显著的特色,其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诗中的用词选择十分讲究,每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以增强诗句的表现力。例如,“山横暮霭牛羊下”中的“横”字不仅形容了山峰的雄伟,也暗示了时间的变化和季节的转换。此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秋晚即景》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作品,它更是于谦这位伟大诗人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也能从中汲取到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