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东篱雨后花,呼童栽近小窗纱。
引泉灌溉滋新壤,剖竹编围护嫩芽。
自许琴樽相调笑,何须蜂蝶乱交加。
杜门不纳王弘酒,还胜柴桑处士家。
秋日移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移菊》是明朝著名文学家于谦的作品。
《秋日移菊》是明代于谦创作的诗,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与深邃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诗歌原文
- “分得东篱雨后花,呼童栽近小窗纱。”描绘了一幅诗人亲自动手在庭院中种植菊花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引泉灌溉滋新壤,剖竹编围护嫩芽。”展示了诗人不仅注重菊花的自然生长,还巧妙地利用自然元素为植物提供必要的生长条件,显示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 “自许琴樽相调笑,何须蜂蝶乱交加。”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 “杜门不纳王弘酒,还胜柴桑处士家。”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偏爱,他宁愿选择简朴的生活方式,也不愿意参与世俗的宴饮,甚至拒绝了王弘的好酒邀请,这反映出他的高尚品格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 “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通过“秋日多悲怀”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于秋天特有的悲凉感受,这种情感可能来源于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或对世事变迁的敏感观察。
诗歌赏析:《秋日移菊》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诗人通过对菊花的精心栽培和养护,展现了其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同时,诗人通过与自然界的互动,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在繁忙的政治生活中保持的一份宁静与从容,以及他对自然美和简单生活的热爱。
历史背景: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文化繁荣的时代,政治相对稳定,社会风气逐渐转向文人雅集。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开始更加关注内心的情感表达和个人修养,而不再仅仅是追求功名利禄。这种转变体现在于谦的作品中,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和更广阔的视野。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语言的简洁与含蓄,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善于利用简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内涵,使得读者能够通过简单的文字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深意。同时,诗中的自然描写也极具画面感,能够让人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自然之中。
《秋日移菊》不仅是明朝文学的一个代表作,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作者于谦的个人生活和情感态度,同时也体现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时代特色。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对简朴生活的赞赏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