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庐岁暮

直庐萧索度残年,静夜焚香思悄然。
市远不知沽酒价,庭空惟见煮茶烟。
风穿疏牖银灯暗,月转高城玉漏传。
归兴渐随生意动,昨宵清梦绕林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直庐岁暮》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岁末时节的感慨与思乡之情。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文学巨匠。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是在官场上的显赫成就,还是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风格,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诗歌原文
    直庐萧索度残年,静夜焚香思悄然。市远不知沽酒价,庭空惟见煮茶烟。风穿疏牖银灯暗,月转高城玉漏传。归兴渐随生意动,昨宵清梦绕林泉。

  2. 作品鉴赏

  • 情感表达:《直庐岁暮》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直庐中度过岁月的场景,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诗中的“静夜焚香思悄然”和“庭空惟见煮茶烟”等句子,都流露出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珍视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含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
  1. 文化背景
  • 时代背景: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也是社会动荡较多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特点,为诗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地域文化:浙江钱塘作为诗人的家乡,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氛围也为诗人的创作带来了灵感。同时,明代文人对于诗词创作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也促使于谦在创作《直庐岁暮》时更加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直庐岁暮》不仅展示了于谦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于谦个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