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孟浩然踏雪寻梅

满头风雪路欹斜,杖屦行寻卖酒家。
万里溪山同一色,不知何处是梅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孟浩然踏雪寻梅》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于谦(1399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明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明朝著名大臣,民族英雄,于永乐十九年(1411年)中进士,宣德初年授御史,出按江西,后任兵部右侍郎、尚书等职,与诸大臣共议迎立英宗之事,为土木之变中坚守京师作出贡献。正统末年被召为兵部左侍郎,十四年(1449年)因土木之变英宗被俘而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以返回。英宗复辟后,石亨等诬以谋立太子,被杀害。有《于忠肃集》。
  1. 作品原文
    满头风雪路欹斜,杖屦行寻卖酒家。
    万里溪山同一色,不知何处是梅花。

  2. 诗意解析

  • 首句“满头风雪路欹斜”:此句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在风雪中艰难前行的景象,通过“满头风雪”和“路欹斜”形象地传达了旅途的艰辛和主人公坚韧不拔的精神。
  • 次句“杖屦行寻卖酒家”:表达了主人公为了找到梅花而不得不行走于路途中的艰辛和无奈。同时,这一行为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追求和向往。
  • 尾句“万里溪山同一色,不知何处是梅花”:通过“万里溪山同一色”展现了雪后世界的广阔与纯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向往和寻觅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美好事物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题孟浩然踏雪寻梅》不仅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冬日旅行者的形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