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阳三百里,大地卷沙霾。
不辨春阳气,能胜旱暵哀。
柳长伤碧乱,草涩阻青回。
试问东蒙北,何山可剪莱。
滕县道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滕县道中》赏析
《滕县道中》,一首描绘明初滕县道中春景的小诗,由明代尹台创作。诗中的“滕阳三百里,大地卷沙霾”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所经过的滕县地区荒凉、尘土飞扬的景象。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忧虑。
诗的后半部“柳长伤碧乱,草涩阻青回”则细腻地勾勒出了春天的生机与勃勃。柳树虽长,但因受沙尘污染而显得凌乱,草地上的草也因为沙尘而变得涩口,阻碍了春天的色彩回归。这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蕴含了诗人对故乡环境恶化的深深忧虑。
李流芳在诗的最后两句“试问东蒙北,何山可剪莱?”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暗示了作者对于如何改变家乡环境的无力感。尽管他试图询问是否有山可以提供帮助,但这种提问更像是无奈的自我安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这首诗虽然短小,却通过简洁的笔触展示了复杂的情感。它既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环境对人们生活的负面影响。通过对这首小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