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诸公邀宴高座寺对雨

天畔虚堂倚碧岑,坐来烟雨动萧森。
白云暮结莲花座,阴壑寒生桂树林。
三楚江山游子兴,两都词赋主人心。
南朝旧寺应无几,寂寞高台自古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都诸公邀宴高座寺对雨’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高座寺的宴会上,与朋友们一起欣赏春雨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南都诸公邀宴高座寺”点明了地点、时间和人物。南都是唐朝的一个地名,这里指的是南都地区的官员们。而“诸公”则是指这些人的身份。他们邀请了其他的官员们来到高座寺参加宴会。高座寺是唐代著名的寺庙之一,在这里举办宴会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第二句“邀宾入席坐高堂”,描述了宴会的场景。宾客们都被邀请进入高座寺,坐在高堂上享用美食。这里的“高堂”指的是高大华丽的殿堂,象征着尊贵的地位。

第三句“雨声如击玉壶凉”,描绘了雨声的景象。雨水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就像敲击玉壶一样清脆悦耳。这一句描绘了一种宁静、清凉的氛围,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第四句“山色入檐花影乱”,描述了山景和花影交织的景象。雨后的山上,色彩斑斓的树木和花朵倒映在屋檐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一句展现了自然之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最后两句“莫话人间无酒事,且听窗外有泉声”,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生活的思考。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人们可以忘却烦恼和纷争,只享受眼前的美景和音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南都诸公邀宴高座寺对雨’这首诗通过对宴会、雨声、山景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