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畔虚堂倚碧岑,坐来烟雨动萧森。
白云暮结莲花座,阴壑寒生桂树林。
三楚江山游子兴,两都词赋主人心。
南朝旧寺应无几,寂寞高台自古今。

南都诸公邀宴高座寺对雨

天畔虚堂倚碧岑,坐来烟雨动萧森。

白云暮结莲花座,阴壑寒生桂树林。

三楚江山游子兴,两都词赋主人心。

南朝旧寺应无几,寂寞高台自古今。

注释:

  1. 南都:指南朝的建康,即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2. 天畔:天空的边缘。
  3. 虚堂:指空旷的殿堂。
  4. 坐来:坐着的时候。
  5. 萧森:形容树木繁茂,声音低沉。
  6. 白云:此处比喻云朵。
  7. 暮结莲坐:傍晚时云朵结成了莲花形状。
  8. 阴壑:指山间幽深的沟壑。
  9. 寒生:寒冷的气息。
  10. 三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11. 游子兴:诗人因游览江南而感到的兴致。
  12. 两都:指东吴和西蜀,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两个王朝。
  13. 主人心:诗人内心的感慨。
  14. 南朝旧寺:指南朝时期的寺庙。
  15. 寂寞高台:指荒废无人居住的高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南都(南京)高座寺对雨景象的五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高座寺周围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天畔虚堂倚碧岑,坐来烟雨动萧森。”诗人站在高座寺外,仰望天空中飘荡的白云,它们在夕阳下形成了美丽的莲花形状。随着天色渐暗,雨水开始洒落,使得整个场景更加萧瑟。这种天气的变化让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白云暮结莲坐,阴壑寒生桂树林。”诗人继续观察着周围的景色,发现云朵在日落后开始凝结成莲花状,而在山间的阴壑里,桂树的香气也随之弥漫开来。这些自然现象让诗人感到了一种宁静和祥和。
    “三楚江山游子兴,两都词赋主人心。”诗人想起了自己曾游历过的江南地区,那里有壮丽的江山和美丽的山水。而现在身处高座寺内,他不禁思考起自己曾经创作过的那些词赋。这些作品都是出自他的内心感受,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南朝旧寺应无几,寂寞高台自古今。”诗人感叹道,如今的南朝古寺已经变得荒芜破败,只剩下高高的台子依然屹立在那里。这让他想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类的渺小。他不禁思考起自己的未来,是否能够像那些古老的寺庙一样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永垂不朽。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一种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与感慨。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