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一水间,相望不相及。
莫卷七襄衣,是侬愁思织。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第一句:“经年一水间,相望不相及。”
  • 这句诗通过“经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而“一水间”则暗示了两人之间隔着一条河流。
  • “相望不相及”则描绘了他们只能远远地看到对方,而不能靠近的情景,体现了一种无奈和距离感。
  1. 第二句:“莫卷七襄衣,是侬愁思织。”
  • “莫卷七襄衣”中的“襄”,在古代汉语中指代衣物,这里可能是指一件长袍或衣裳。
  • “愁思织”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忧愁如同线丝一样不断编织,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
  1. 第三、四句:“秋云起高汉,风凉发渚边。”
  • 这两句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 “秋云起”和“风凉发”分别从视觉和触觉上营造出一种凉爽的感觉,与前两句的银河和汉渚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一幅秋夜的美景图。
  1. 第五句:“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
  • “含欣”意味着欣喜或快乐,“出霄路”则形容这种喜悦如同从高空飞升一般,既虚幻又浪漫。
  • 最后一句“可笑向明月”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种孤独生活的自嘲,同时也透露出对自由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1. 第六句:“金风起汉曲,素月明河边。”
  • 这里的“金风”和“素月”分别是金色的秋风和明亮的月亮,它们分别代表了秋天的温暖和夜晚的寂静。
  • 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独特的美感。
  1. 第七、八句:“七章未成匹,飞燕起长川。”
  • “七章未成匹”中的“七章”可能指的是某种诗歌或文章的章节,“未成匹”则表示尚未完成或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 “飞燕起长川”则用飞燕比喻自己的飞翔或远行,强调了自己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1. 第九、十句:“春离隔寒暑,明秋暂一会。”
  • 这两句表达了春天的离别和夏天的酷热,以及秋天的短暂相聚,共同营造了一种时光流转、岁月无常的感觉。
  • 这种反复的离别和相聚,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1. 第十一句:“两叹别日长,双情若饥渴。”
  • 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相聚的渴望,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强烈的情感纠葛。
  • “两叹别日长”中的“两叹”强调了多次叹息的程度,而“别日长”则直接表达了离别时间的漫长和痛苦。
  • “双情若饥渴”则以饥饿渴盼的形象比喻了双方之间的相思之情,既生动又富有感染力。
  1. 第十二句:“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
  • “婉娈”通常指柔美的样子,这里可能是指美好的时刻或状态。
  • “不终夕”则表示这种美好的时刻或状态并没有持续很久,而是转瞬即逝。
  • 最后一句“一别周年期”则明确指出了这次离别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强调了时间对情感的影响。
  1. 第十三、十四句:“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
  • 这两句通过“不作茧”和“长悬丝”分别描绘了桑蚕和蜘蛛的生活习性。
  • 通过对比两种生物的生活方式,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和束缚的不同感受。
  • 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探索。
  1. 第十五、十六句:“灵匹怨离处,索居隔长河。”
  • 这里的“灵匹”可能指的是某种象征或神灵之物,而“怨离处”则表明了这些神灵或象征所寄托的情感。
  • “索居隔长河”则用“索居”表达了自己孤独的生活状态,同时“隔长河”强调了与亲人之间的距离感。
  1. 最后一、二句:“玄云不应雷,是侬啼叹歌。”
  • 这两句通过“玄云”、“应雷”、“啼叹”和“歌”分别描绘了天空的变化、雷声、哭泣和歌唱。
  • 其中“玄云不应雷”可能暗指某种神秘或超自然的力量,而“啼叹歌”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痛苦。
  •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其对于生命、爱情与自由的深刻思考。

综合以上分析,《七日夜女歌·其二》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孤独与无奈情感的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季节变化,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于离别、思念与自由的复杂情感。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