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珠行

卖珠老妇发半白,提筐日走宫城陌。
遍谒朱门不得休,斜倚道旁长叹息。
自言本是绿珠俦,夫婿先朝万户侯。
锦衣夜直铜龙阙,画栋朝开碧玉楼。
尔时秀色新承选,二八嫂婷集内馆。
小阁微风倚翠屏,闲房落月调金管。
罗衣宝靥不胜春,十斛明珠掌上新。
只言华屋长如海,不道沧溟亦作尘。
当时世事一朝变,郿坞黄金实内殿。
剑履三千帐下空,鸳鸯七十池边散。
前年曾向旧门过,新主承恩骤玉珂。
今年又望门前道,行马半残生绿草。
繁华憔悴看如昨,覆雨翻云何闪烁。
桥上年年阅水流,宫前岁岁看花落。
我闻此语涕沾裳,世事悠悠不可量。
只应汉代麒麟阁,千古名垂日月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卖珠行》,一首明代于慎行的七言古诗,以其深邃的历史背景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在文学领域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卖珠行》通过描写一位年老的卖珠老妇及其经历,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下妇女的悲剧命运,以及宫廷中奢华与权力的虚幻。该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也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沉的人文情怀。以下是对《卖珠行》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卖珠行》是由明代文学家于慎行创作,作为明代著名的文人,他的文学作品多涉及对当时政治、社会及个人命运的思考。
  • 在文学史上,于慎行以其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被誉为“明诗三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复杂面貌。
  1. 作品原文
  • 诗篇《卖珠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卖珠老妇的生活状态和她的心路历程,通过对她悲凉遭遇的叙述,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
  • 诗中不仅展现了老妇的个人命运,更通过她的故事反映出当时宫廷生活的奢靡与腐败,以及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1. 历史背景
  • 《卖珠行》的创作背景深植于明代的社会环境,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宦官专权,官场腐败,使得许多普通人的命运受到极大的影响。
  • 诗中的老妇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卖珠人,也是那个时代众多受压迫者的代表,她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的苦难和不公。
  1. 艺术特色
  • 于慎行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卖珠行》便是这种风格的代表,通过对细节的精细描绘,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 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遵循古典诗歌的规范,而且在内容上也体现了深刻的时代感和批判精神,是研究明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1. 文化意义
  • 《卖珠行》不仅是于慎行个人创作的结晶,也是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提供了一种思考历史的新视角。
  • 该诗在文学上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探讨,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和经验。
  1. 现代启示
  • 《卖珠行》提醒现代人关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反思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历史的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当下,规划未来。
  • 该诗也启示人们要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卖珠行》作为明代于慎行的名作,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极高的成就,更在历史文化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诗,不仅可以体会到作者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还可以从中获得对当前社会的启示和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