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述怀

瓶笙阶雨阒秋堂,委蜡窗边昨夜长。
小技故耽虫食叶,空居新觉燕辞梁。
移时石白相看晚,镇日松青独坐凉。
又到西风垂九月,半生情味剩思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述怀》是明朝诗人于谦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介绍该作品的相关内容:

  1. 作者
  •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曾任御史、兵部右侍郎等职,在土木之变中力排南迁之议,坚守京师,最终因英宗复辟而遭杀害。其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特别是在抵抗瓦剌入侵期间的表现,被后世广泛传颂。
  1. 原文
  • 《雨后述怀》,甘雨洗尘寰,爽气涤烦襟。参差庭前树,蓊蔚敷繁阴。凯风泠然来,好鸟送佳音。俯瞰池塘水,粼粼清且深。中有双鲤鱼,随波恣浮沉。睹兹节物佳,击节动讴吟。万事毋足论,大化契我心。
  • 此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观,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平和。诗中的“甘雨洗尘寰”意味着雨水洗净了世间的尘埃,给人以清新与洗涤的感觉;“爽气涤烦襟”则传达了清新的空气能够消除烦闷的心境。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烦恼的心境。
  1. 译文注释
  • 这首诗没有统一的现代汉语翻译版本,但根据不同资料,其大致意思可译为:“甘霖洗刷着尘世的天空,清新的凉风吹拂着我疲惫的心灵。庭院中参差的树木郁郁葱葱,形成一片浓密的树荫。轻柔的北风带来悦耳的鸟鸣,仿佛是在诉说着美好的消息。低头看到池塘的水波荡漾,清澈见底。水中有两条鲤鱼自由地游弋,随着水流任意漂浮。看到这美丽的风景,我禁不住击节赞叹。面对这一切,我觉得万事都不值得去计较,大自然的美完全符合我的内心。”
  • 诗中的“凯风”指的是和煦的北风,而“好鸟”则是愉悦的鸟儿的叫声,这些自然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诗中的自然景观不仅美丽,还具有象征意义,如“池塘水波”和“双鲤鱼”代表了平静与生命的活力。整首诗以自然的美作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中期,一个政治动荡、社会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于谦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尤其是在土木之变后,他被卷入了一场关于是否支持英宗复位的政治争议中。尽管最终英宗复辟并加封他为少保,但这一事件对他的个人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这首诗可能反映了他在政治斗争和个人生活中所经历的复杂情感和哲学思考。

《雨后述怀》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赞美的诗歌,更是作者情感与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