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鉴之
这首诗共十句,每句都是五字一句的律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以及相关的译文和赏析。 第一句:“萝窗静翳镇春冬” - 注释: “萝窗”指的是竹制的窗户,因为竹子常被比作萝藤,这里用来指代竹制的房间或小窗;“静翳”意味着静谧且遮蔽了外界的景象;“镇”在这里可能是指压制或者覆盖;“春冬”则泛指四季。 - 译文: 竹制的窗子静静地遮蔽了春天和冬天的景象。 - 赏析:
雨后述怀 瓶笙阶雨阒秋堂,委蜡窗边昨夜长。 小技故耽虫食叶,空居新觉燕辞梁。 移时石白相看晚,镇日松青独坐凉。 又到西风垂九月,半生情味剩思量。 注释: 1. 瓶笙:指古代的乐器之一,这里指诗人自己吹奏的笙。 2. 雨后:形容天气刚刚放晴,雨过天晴之后的景象。 3. 瓶笙阶:瓶笙摆放在台阶上。 4. 阒(qù)秋堂:寂静的秋天的厅堂。阒,寂静的意思。 5. 委蜡:把蜡烛放在蜡台上。 6. 窗边
辛巳仲春京口望茅止生翙舟不至感述三首 明姝犹少入宫怜,瑰俊曾闻得几全。 北阙筹兵真武库,西曹箧谤似文渊。 八城兽角烽吞塞,千轴鱼丽海啮舷。 精已销亡赊一死,深闺何必异穷边。 注释: 1. 辛巳仲春:农历二月初七。仲春,春季的中间。 2. 望茅:望着茅草。茅,野草。 3. 翙(huī)舟:停泊在水边的小舟。 4. 怜:怜悯,同情。 5. 北阙:宫殿北面的门楼。筹兵:指筹划军务。 6. 真武库
辛巳仲春京口望茅止生翙舟不至感述三首 中谗宽死即恩纶,瘴雨蛮烟报主身。 谪戍未逢除党籍,勤王端复见孤臣。 丁年齿发从军敞,甲第膏腴养客贫。 圣代国殇天下士,岂伊亲旧独沾巾。 注释: 1. 中谗宽死即恩纶:中伤和冤枉后被宽恕并得到恩惠的诏书。 2. 瘴雨蛮烟报主身:在瘴气和烟雨中为报主上而战斗。 3. 谪戍未逢除党籍:被贬谪到边远地区戍守边疆,还未遇上被清洗朋党的罪名。 4. 勤王端复见孤臣
闻警,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个主题,通常用来表达诗人对社会动荡、国家危难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下面将结合原文进行详细解析: - 群盗因循玩木鹅:这句话描绘了盗贼们对朝廷的轻视和无所事事的态度。"因循"意味着他们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玩木鹅"可能指的是他们在空闲时玩耍的一种游戏。这里的“玩”字,既表达了他们的消遣行为,也暗示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漠视。 - 忍言陵寝罢谁何
辛巳仲春,京口望茅止生翙舟不至感述三首 万事东流江上船,才名永负勒燕然。 吹楼已任蛾眉适,旅榇空期马革还。 气满挥戈遑驻日,心倾指囷溯驹年。 人间别有男儿泪,欲共春潮挽逝川。 注释:辛巳是农历年份,仲春是指春季的二分之一,即二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远望茅止生(字翙,生平不详)。 1. 万事东流江上船:形容万事万物都在向东流逝。江上船,意味着在江上的行船。2. 才名永负勒燕然
这首诗由10首杂感小诗组成,每首都是四句。 我们来逐句分析诗句: 1. 高馆凉风日夕吹 - 这句描述了一个高大的宾馆在夕阳下被清凉的风吹拂的景象。"高馆"指的是宏伟的建筑,"凉风"表示气候宜人,"日夕"则意味着傍晚时分。 2. 幽襟横绝雍门丝 - "幽襟"指的是内心深处的情感或思绪,"横绝"形容其广泛而深远,"雍门丝"可能是指某种古代乐器的琴弦
【注释】 亦解雕虫世所轻:也懂得雕刻文字的技艺,但世上的人都轻视它。亦:也。雕(diāo)虫:刻木或刻画文字,指文学创作。轻:轻蔑。 丈夫肯自壅情灵:大丈夫难道要把自己情感、志向封闭起来吗?肯:难道。 宁从赵晔探诗细:为什么不向赵晔学习研究诗歌呢?赵晔:即“左思”。他著有《三都赋》。 不向王充索论衡:而不去向王充讨教《论衡》。王充:《论衡》是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论衡》是一本哲学论文集
闻警二首 男儿生岂负头颅,久事雕虫愧壮夫。欲问偃妖诛楛矢,谁惊穆御誓桃弧。貉奴白帢频收系,蛾贼黄巾未伏辜。今日拥书三万卷,可堪持作解兵符。 译文: 男儿生岂负头颅,久事雕虫愧壮夫。 想询问如何消灭邪恶的妖魔,谁又能震惊穆王挥舞桃木弓矢。 貉奴白帢频收系,蛾贼黄巾未伏辜。 今天拥有三万卷书籍,却无法用它们来平定战乱。 赏析: 《闻警二首》是明代诗人冯惟讷的作品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查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题目,既考查了对诗歌的诵读、理解能力,也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及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按照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注意抓住诗歌中的主要信息进行分析,如“杂感十首”“杨子幽居五世传”等。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