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解雕虫世所轻,丈夫肯自壅情灵。
宁从赵晔探诗细,不向王充索论衡。
俗问萧疏难竟绝,清谈历落故无成。
将歌小已吾谁怨,累牍何妨月露形。

【注释】

亦解雕虫世所轻:也懂得雕刻文字的技艺,但世上的人都轻视它。亦:也。雕(diāo)虫:刻木或刻画文字,指文学创作。轻:轻蔑。

丈夫肯自壅情灵:大丈夫难道要把自己情感、志向封闭起来吗?肯:难道。

宁从赵晔探诗细:为什么不向赵晔学习研究诗歌呢?赵晔:即“左思”。他著有《三都赋》。

不向王充索论衡:而不去向王充讨教《论衡》。王充:《论衡》是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论衡》是一本哲学论文集,包括“自然”、“实知”、“薄葬”等篇。

俗问萧疏难竟绝:世俗的人询问我,为什么文章写得如此疏淡,而难以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问:询问。萧、疏、绝:都是文风的一种。萧,清远高妙;疏,简炼明畅;绝,一气贯注,浑然天成。

清谈历落故无成:然而我清谈时显得疏淡,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历落:疏朗、简净的样子。

将歌小已吾谁怨:我要唱我的《咏怀诗》,谁会来责怪我呢?小已:指自己。将歌:要吟唱。小己:自己的心声。吾:代词,犹“我”。

累牍何妨月露形:《文选序》有“月露之句”,这里借指诗文作品。累牍:堆积如山的文稿。何妨:何妨害、何妨碍。累牍:指大量的诗文。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所作。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态度和态度。他认为文人应当像屈原那样,“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不要“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薰莸共器”那样狭隘地看待文学,要敢于“以彼径寸之身,游于无限之大矣!”

全诗分四段,首段写文人应有超脱物外的精神境界,不应囿于世俗的偏见。中间两段写文人应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风格,不可随波逐流,附庸风雅;同时要善于把握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现实。最后一段写自己虽然受到世俗的责难,但仍要坚持自我,写出了诗人的豁达胸怀。

全诗气势豪迈,意气昂扬,充分体现了诗人那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