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盗因循玩木鹅,忍言陵寝罢谁何。
井桓鸟集人烟断,丛构狐鸣夕磷多。
酒客狂曾挥蔗杖,书生弱亦弄枝戈。
三千精骑夸邢邵,残墨拚将楯鼻磨。

闻警,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个主题,通常用来表达诗人对社会动荡、国家危难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下面将结合原文进行详细解析:

  • 群盗因循玩木鹅:这句话描绘了盗贼们对朝廷的轻视和无所事事的态度。”因循”意味着他们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玩木鹅”可能指的是他们在空闲时玩耍的一种游戏。这里的“玩”字,既表达了他们的消遣行为,也暗示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漠视。
  • 忍言陵寝罢谁何:这句诗反映了盗贼对朝廷陵寝的轻蔑态度,他们甚至懒得去询问是谁负责。这里的“陵寝”指的是皇帝的陵墓,而“言”则暗示了沟通和询问的行为。
  • 井桓鸟集人烟断:描述了盗贼聚集的场景,井上的乌鸦被吸引而来,人群在井旁聚集。这里的“人烟断”意味着人们被迫离开,无法继续生活。
  • 丛构狐鸣夕磷多: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景象,丛生的建筑被破坏,夜晚的磷火(磷是一种发光的矿物,古人认为它是鬼火)增多。这反映了盗贼活动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 酒客狂曾挥蔗杖:这里的“酒客”可能指的是那些喜欢饮酒的人,他们因为放纵自己而变得狂热。“挥蔗杖”是描述一种挥舞着甘蔗作为武器的形象,这里可能是夸张地表达酒客们在醉酒后的鲁莽行为。
  • 书生弱亦弄枝戈:这句诗中的“书生”指的是读书人,他们因为软弱而拿起武器。这里的“亦”字表明即使是书生这样的普通人物,也在逆境中做出了反抗。
  • 三千精骑夸邢邵:这句诗提到了三千名精锐骑兵,他们夸耀自己的实力。这里的“夸”字表达了一种自信和自豪。
  • 残墨拚将楯鼻磨:最后的这句诗描述了士兵们在战斗中留下的残墨,以及他们用盾的鼻子磨墨的情景。这里的“拚”字表明士兵们为了战斗不惜一切代价。

《闻警》这首诗通过对盗贼行为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秩序混乱和个人无助的感慨。通过对盗贼、士兵等不同社会角色的行为和心理的刻画,诗人传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