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夜月独坐

有恨光难满,多愁挂却迟。
凄凉洞庭树,迢递上林枝。
故苑空机杼,深宫罢履綦。
雁风团白露,愁杀独栖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七夜月独坐》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文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嘉靖年间,他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等众多作品。
  1. 诗歌原文
  • 有恨光难满,多愁挂却迟。
  • 凄凉洞庭树,迢递上林枝。
  • 故苑空机杼,深宫罢履綦。
  • 雁风团白露,愁杀独栖时。
  1. 诗意解析
  • 首句“有恨光难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以及对未能圆满达成心愿的遗憾。
  • “多愁挂却迟”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似乎所有的烦恼都在等待一个无法到来的时刻。
  • “凄凉洞庭树,迢递上林枝”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洞庭湖边的树木显得凄凉,而上林苑的树枝也显得遥远而模糊。
  • “故苑空机杼,深宫罢履綦”暗示着昔日繁华已逝,曾经熟悉的场景如今只剩下空洞与寂静。
  • “雁风团白露,愁杀独栖时”最后一句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出诗人孤独一人在月夜下的心情,如同被寒露打湿的羽毛般凄凉。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如“洞庭树”、“上林枝”、“雁风”等,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 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情感真挚而深沉,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

《十七夜月独坐》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是对过去时光的一种追忆和对未来的某种期待。王世贞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