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月不寐

瑶镜破疏枝,西风敞夕帷。
流光岂不惜,圆景渐成亏。
脉脉凭谁语,娟娟静自窥。
故乡俱一点,含意暂教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六夜月不寐》是明代王世贞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而非文学作品。王世贞的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分,其影响和价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生活在明朝中叶,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文人对于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有着更为自由和开放的创作空间。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王世贞的诗歌创作也展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学观念的挑战与创新精神。

《十六夜月不寐》是一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五言律诗,体现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诗中通过“瑶镜破疏枝,西风敞夕帷”等诗句,描绘了十六夜的月光之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王世贞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还隐含了对于人生无常、光阴易逝的感慨。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十六夜月不寐》超越了单纯的咏物诗,成为一首蕴含深意的文学作品。

《十六夜月不寐》作为王世贞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风格,也在情感上传达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因此,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