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儿果祥诗十首

得汝三年内,那能一日忘。
谁知浪惊喜,翻为助悲伤。
处处难开眼,时时总断肠。
病夫骨髓尽,未数泪千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亡儿果祥诗十首》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创作的一组悼念亡儿的诗歌,共十首。这组诗作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亡儿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悲痛,同时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以下是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悼亡儿果祥诗十首》的创作背景与王世贞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王世贞在失去儿子后,深感亲情之重,遂创作了一系列哀婉动人的作品来缅怀已故之子。其中,第十首尤为突出,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还揭示了人世间最朴素而真挚的爱。
  2. 作品特色:《悼亡儿果祥诗十首》的语言质朴无华,情感真挚动人。诗中通过描述亡儿生前的行为举止和习惯,传达了诗人对亡儿的深刻怀念和无法言说的痛苦。这些诗歌不仅仅是对亡儿的追思,更是一种对家庭、亲情、生命等普遍主题的思考和探索。
  3. 艺术成就:作为明代文学的代表之一,王世贞的这组诗作在艺术上有着较高的成就。其语言简洁却富有表现力,情感深沉却又不失明朗。通过对亡儿生前事迹的回顾与再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痛与挣扎,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死、亲情等话题的深入思考。

《悼亡儿果祥诗十首》不仅是一组悼念亡儿的诗歌,更是一份深情的家书,体现了古人对家庭、亲情以及生死哲学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