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于见过分韵

小径苔从破,清尊雨乍过。
亦知高枕是,其奈故人何。
懒但安吾有,狂今较孰多。
近耽贫贱理,慎莫厌松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幼于见过分韵》是明朝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全文内容、作者以及其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小径苔从破,清尊雨乍过。
    亦知高枕是,其奈故人何。
    懒但安吾有,狂今较孰多。
    近耽贫贱理,慎莫厌松萝。

  2.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他生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七月二十四日(农历六月初九),卒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三月二十一日(农历二月十六日)。王世贞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在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方面皆有建树,尤其是对明代诗文的研究,成就卓著,被誉为“明代诗坛第一人”。

  3. 主题解析
    《幼于见过分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哲理的场景。首两句“小径苔从破,清尊雨乍过”,描绘了一幅小路上长满了苔藓,雨水初霁的景象。这样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漫步于此的心情。而“亦知高枕是,其奈故人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枕无忧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内心的无奈与纠结。

王世贞的《幼于见过分韵》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吸引了后世读者的目光,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