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沐偶成自嘲

都门柳稀寒食烟,十日自枕春风眠。
喜啄乌鹊故相恼,怯飞梨花翻剧颠。
已多拮据长吏骂,未敢造次承郎筵。
诗篇积渐有满卷,可否东家充酒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世贞的《休沐偶成自嘲》是一首明末清初的诗,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的苦闷和对自由的向往。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时代环境:《休沐偶成自嘲》创作于明朝末年,具体年代不详,这一时期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尖锐,文人墨客多有感怀时事之作。
  • 个人经历:王世贞作为明代中期的重要文官,其仕途并不平坦。据传,他曾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排挤,甚至曾被贬至地方任职。这种官场上的起伏使得他在诗中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 诗歌内容
  • 首章解析:首章“都门柳稀寒食烟,十日自枕春风眠”,描绘了作者在京城中闲散无事的状态,春日的京城柳树稀疏,寒食节时的烟雾缭绕,作者则在春风中慵懒地度过十天。这两句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空虚和无聊。
  • 次章解析:“喜啄乌鹊故相恼,怯飞梨花翻剧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与畏惧。喜啄乌鹊,意味着鸟鹊的叫声引起诗人的喜悦;而惧飞梨花,则显示出对飘落花瓣的恐惧。这一对比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享受自然界的美好,又害怕它的无常和变化。
  • 三章解析:“已多拮据长吏骂,未敢造次承郎筵。”反映了作者在政治上的无奈,被长官指责为无能,却又不敢轻易得罪上司。这里的“已多拮据”意味着已经承受了很多压力,而“未敢造次”则表现出谨慎的态度。
  • 尾章解析:“诗篇积渐有满卷,可否东家充酒钱。”表明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缺乏施展的机会,只能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里的“诗篇积渐”意味着诗人长期积累的诗歌作品,而“可否东家充酒钱”则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即希望自己的诗作能够得到认可,甚至能够换取酒钱。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乌鹊”、“梨花”,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对比手法:通过对鸟鹊的喜啄与梨花的怯飞进行对比,诗人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恐惧,以及对生活不同方面的感悟。
  • 语言风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直白的叙述,又有含蓄的表达。诗人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
  1. 历史评价
  • 文学价值:王世贞的《休沐偶成自嘲》被认为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其艺术成就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 社会影响:该诗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评价,还因其所传达的忧国忧民之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明代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

《休沐偶成自嘲》不仅是王世贞个人创作的代表作品,更是明代诗歌艺术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