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念南归

曹甥跌宕甘沈沦,两脚偶踏长安尘。
不知茗酪定谁好,共讶菰芦无此人。
燕歌回风白日暮,吴趋谑浪清霜春。
祗园松竹好料理,顾我终岂岩廊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曹子念南归》是明代著名诗人王世贞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曹子念南归的路途和心境,表达了诗人对故土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下面将从多个角度介绍这首诗:

  1. 诗人背景
  • 王世贞: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王世贞是明代“后七子”领袖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他的作品多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曹甥跌宕甘沈沦,两脚偶踏长安尘。
    不知茗酪定谁好,共讶菰芦无此人。
    燕歌回风白日暮,吴趋谑浪清霜春。
    祗园松竹好料理,顾我终岂岩廊身。

  2. 诗中意境

  • 沉沦与归途:诗中的“曹甥跌宕甘沈沦”,可能是指主人公在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或困境,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轻易放弃。而“两脚偶踏长安尘”则表明他在归途中,尽管身处尘土之中,仍不失志气。
  • 茶饭与友情:“不知茗酪定谁好”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于故乡人情的怀念,以及对远方好友的思念。
  • 自然之美:“共讶菰芦无此人”展现了诗人对故乡自然风光的赞美,菰芦可能指的是家乡特有的植物或风景。
  • 历史与现实:“燕歌回风白日暮,吴趋谑浪清霜春”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过去的历史场景与当前的自然景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反思。
  1. 诗人情感
  • 怀旧与思念:从“不知茗酪定谁好,共讶菰芦无此人”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故乡的人事已变得模糊不清,更关注的是家乡的自然美景。这种怀旧之情深深植根于诗人的心灵深处,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
  • 坚韧与执着:诗中的“曹甥跌宕甘沈沦”也反映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执着。尽管历经沉沦,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如“长安尘”、“茗酪”、“菰芦”等,将抽象的情感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对比手法:通过对古代和现代的对比,以及自然景观的变化,展示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和成长。

《曹子念南归》不仅展现了一个文人在逆境中追求精神自由和生命价值的旅程,也体现了明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文情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