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甥跌宕甘沈沦,两脚偶踏长安尘。
不知茗酪定谁好,共讶菰芦无此人。
燕歌回风白日暮,吴趋谑浪清霜春。
祗园松竹好料理,顾我终岂岩廊身。
曹子念南归
曹甥跌宕甘沈沦,两脚偶踏长安尘。
不知茗酪定谁好,共讶菰芦无此人。
燕歌回风白日暮,吴趋谑浪清霜春。
祗园松竹好料理,顾我终岂岩廊身。
注释:
- 曹子念南归:曹子南归,即曹植的侄子曹子南回到家乡。
- 曹甥(sì):曹植的侄儿。
- 跌宕:意指起伏波动或不平稳。
- 甘沈沦:心甘情愿地沉沦或沦落。
- 燕歌:古代的一种歌曲形式,常用于表达离别的哀愁。
- 吴趋:古代的一种舞蹈形式,常用于宴乐场合。
- 祗园(zhī gū):古印度的一座寺庙,也指佛教的净土。
- 料理:整理、整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曹植侄儿曹子南归的怀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曹子南归时的情景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叹。
首句“曹甥跌宕甘沈沦”描述了曹子南归时的状态,意指曹子经历了跌宕起伏的生活,甘愿沉沦。这里的“跌宕”和“甘沈沦”都体现了诗人对曹子的同情和理解。
第二句“两脚偶踏长安尘”,描绘了曹子南归时的情景,他的双脚偶尔踩在长安的尘土上。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尘土赋予了生命,使其仿佛有了情感和行动,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画面感。
第三句“不知茗酪定谁好”,则是诗人对曹子南归后的生活的疑问。茗和酪都是茶和牛奶的代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曹子未来的选择和生活状态的好奇和困惑。
第四句“共讶菰芦无此人”,描绘了曹子南归后的环境与生活。菰和芦都是芦苇的代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曹子未来生活环境的惊讶和不解。
第五、六句“燕歌回风白日暮,吴趋谑浪清霜春”,分别描绘了曹子南归后的生活场景。燕子的歌声回荡在风中,白日已经暮去,而吴地的舞步轻快如戏谑之浪。这两句诗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曹子南归后的生活风貌,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此的感慨和期待。
最后一句“祗园松竹好料理,顾我终岂岩廊身”,则是诗人对曹子的祝愿。他希望曹子能够在祗园中好好地打理自己的生活,而诗人自己则不会像曹子一样沉沦于世俗之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曹子未来的期望和对自己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