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应天尹命述怀

纳得郧襄使节归,忽闻新命领留畿。
纵令丘壑谁论是,若语岩廊转更非。
一叟徘徊吟竹径,群儿颠倒换萝衣。
莫言清切丹阳尹,何似山人傍少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闻应天尹命述怀》

王世贞的《初闻应天尹命述怀》,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因为它是明朝一位著名文人的作品,更因为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

该文作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王世贞作为进士进入官场,先后担任了多个要职,如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郎中等。然而,他的官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不满张居正的政治改革而被罢归故里,但不久之后又重新起用为应天府尹、南京尚书。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文中得到了体现,而《初闻应天尹命述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文章开头“纳得郧襄使节归,忽闻新命领留畿”,简洁地描绘了作者接到新任命的情景。随后的“纵令丘壑谁论是,若语岩廊转更非”表达了他对是否接受新使命的迷茫与反思。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选择,也是对国家大义的考量,反映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坚定的立场。

《初闻应天尹命述怀》不仅展现了王世贞个人的才华和经历,更是明代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缩影。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复杂性以及文人对于权力、责任和个人信仰的坚守。

王世贞的文学成就不仅仅体现在《初闻应天尹命述怀》这样一篇作品中,他在后世被尊称为“后七子”之一,其作品深受后世学者推崇。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也为我们理解明朝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视角。通过阅读王世贞的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以及它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