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畔鸿冥成古今,台边龙卧转沈深。
无妨宦拙闲居赋,可怪时清梁甫吟。
我自余生安木石,谁从众毁出兰金。
劳君不浅相怜意,解向王筠句里寻。
寄少春丈时刻余所赠诗文于石置迟鸿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少春丈时刻余所赠诗文于石置迟鸿台》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时年李商隐四十四岁,任盐铁推官。此诗为酬答友人张籍的《秋怀》。
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秋日寄少春丈
时节惊时序,云山信路难。
因君一相问,故遣数行看。
野色分残雨,江声入断澜。
重岩更重叠,叠叠使人寒。
诗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人在秋天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前两句“时节惊时序,云山信路难”写景抒情,点出题意。“时节”指秋季,“时序”即时光、节候;“云山”是高峻的山峰;“信”同“伸”,伸长、延长之意。意思是说:时令已到秋季,节序变化,云雾缭绕的山峦伸展开去,道路艰难,难以通达。这两句既写出了秋天景色的特点,也暗示了此时诗人心情的变化。
接着诗人又进一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因君一相问,故遣数行看。”意思是说:由于你曾经向我打听过我的情况,所以我特意给你写了这几行字来问候你。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即“相如买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曾为汉武帝写过一篇《子虚赋》,这篇赋辞华而旨远,文采斐然,极尽铺排之能事,但汉武帝读了却觉得空洞无物,索要其全文而不得,于是司马相如只好买了一块璧玉,托人送给武帝,请他赐还他的《子虚赋》草稿。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非常珍惜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野色分残雨,江声入断澜”写景抒情,点明题意。“野色”指野外的风景色彩;“残雨”指秋日里残留下来的雨水;“断澜”指江水中断的地方。意思是说:残存的秋雨洒落在野外,江声传来仿佛是断续的波涛声。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意境优美,富有哲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