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冲炎舴艋孤,偏劳物色到菰芦。
文惊贾傅浮湘好,歌爱王郎斫地无。
休汝莲花依白社,游燕桃树满玄都。
欲知循吏从文苑,乐府应添于蔿于。
喻工部邦相以前天台令谒选枉道见访出楚中诸集读之感而有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别天台令匡衡》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秋,时杜甫流寓梓州(今属四川省)。杜甫与匡衡为故旧,曾一起在长安做官,共事东宫。后因李辅国谗毁,两人都遭贬谪,匡衡被贬到黔州(今四川省彭水县),杜甫则被贬到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和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我思古人怜君才,
文章憎命达不得来。
先从杜陵有传唱,
苦恨年深义却违。
赋料千首只数篇,
天宝复古未须推。
更欲老夫秋捣衣,
思君恩在布丝灰。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我思古人怜君才,
文章憎命达不得来。
这两行表达了对匡衡才华的赞赏以及对他遭遇命运不公的同情。杜甫认为匡衡的才华应该得到重用,但他的命运却受到了阻碍,这让他感到非常惋惜。先从杜陵有传唱,
苦恨年深义却违。
这两行描述了匡衡在文学上的成就和他对朝廷的期望。杜甫表示他曾经听说过关于匡衡的文章和事迹,但遗憾的是这些成就和期望并没有得到实现,反而与他的意愿相悖。赋料千首只数篇,
天宝复古未须推。
这两行反映了杜甫对匡衡作品数量和质量的评价。他认为匡衡虽然有很多优秀的文章,但可能只有几篇真正值得称赞的作品,而天宝年间的复古运动并不需要像历史上那样推崇他的文学成就。更欲老夫秋捣衣,
思君恩在布丝灰。
这两行表达了杜甫对匡衡的感激之情,以及他愿意为他做些什么的愿望。杜甫想要亲自为匡衡制作衣服,以此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同时,“思君恩在布丝灰”意味着匡衡的恩情就像那些被用来缝制衣物的丝灰一样,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中。
这首诗体现了杜甫对匡衡的深厚感情和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同时,它也反映了杜甫自己在政治上的失落感和对匡衡的钦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