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大中丞晋台秩抚蜀

玺书今旦出燕京,吴蜀恩波去住平。
牛女星移益部邑,岷峨雪作大江声。
宁唯遗爱如何武,遮莫前身是孔明。
开府西川多拜相,即看红烛引双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大中丞晋台秩抚蜀》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晋代大中丞张华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功绩的认可。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苏州)人。王世贞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其著作包括《弇州山人四部稿》及《弇州山人续稿》。王世贞于嘉靖丁未年(1547)中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在王世贞的一生中,他曾因直言进谏多次被贬,后终得重用。

  2. 诗歌原文
    玺书今旦出燕京,吴蜀恩波去住平。
    牛女星移益部邑,岷峨雪作大江声。
    宁唯遗爱如何武,遮莫前身是孔明。
    开府西川多拜相,即看红烛引双旌。
    王世贞以精湛的文学造诣和深邃的历史见解著称,其诗歌多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对晋代大中丞张华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素养。

  3. 诗歌鉴赏

  • 整首诗通过对晋代大中丞张华功绩的回顾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诗中的“牛女星移益部邑”等句子,巧妙地运用天文地理知识,增强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艺术魅力。
  • 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力度,通过对比“牛女星移”与“岷峨雪作”,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与英雄业绩的永恒,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 结尾部分“即看红烛引双旌”,寓意深远,既指张华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虽历经坎坷但终将迎来光明未来的信念。

《贺大中丞晋台秩抚蜀》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历史英雄敬仰之情的诗歌,也是王世贞文学才华的体现。通过对这首经典之作的赏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王世贞及其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