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尘下马卷朱旗,正是呼韩款塞时。
烽火不惊刁斗色,铙歌偏写越裳诗。
雅闻茂苑棠千树,行见渔阳麦两岐。
任使胙茅酬大国,不如调鼎赞无为。
寄顺天蹇中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顺天蹇中丞》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多以慷慨激昂之姿,展现时代变迁与个人情怀。
诗中的“清尘下马卷朱旗”一句,形容了一幅盛大的场面,暗示着某种重要场合或仪式的开始。这里的“朱旗”,即红色旗帜,象征着喜庆与权力的象征。同时,此句还隐含了一种庄重的氛围,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事件的严肃态度。
“正是呼韩款塞时”表达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呼韩邪单于,是古代匈奴的一位首领,这里暗指某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可能是边塞战事或外交往来。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历史的深邃,也反映出作者对国事的关注和思考。
第三,“烽火不惊刁斗色”则描绘了一个和平而宁静的夜晚景象。这里的“烽火”,指的是古代边防报警用的烽火台,而“刁斗色”则指夜晚守卫士兵的火炬光芒,两者结合,形成了一种宁静而紧张的气氛,反映出作者对于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注。
“雅闻茂苑棠千树”以及“行见渔阳麦两岐”两句,更是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茂苑与渔阳,都是中国古代地名,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与自然景色。通过这样的对比,作者不仅赞美了当地的自然美景,也寓意了文化的多元与交流。
《寄顺天蹇中丞》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志向的古诗,更是一种时代背景与文化氛围的真实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社会的政治态势和文化特色,同时感受到王世贞作为一位文人所持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