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薄无劳问,居然张长公。
何如掷手板,一棹五湖东。
调张助甫三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调张助甫三绝》是明代王世贞所作的诗歌。在王世贞的诗作中,”调张助甫三绝”是其对一位名叫张助甫的人的赞美。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 诗人简介
- 王世贞: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山樵人,江苏太仓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尤以诗文著称。他与杨慎、李攀龙并称“明三大才子”,其作品多表现出深沉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诗歌原文
- 调张助甫三绝其一:“宦薄无劳问,居然张长公。何如掷手板,一棹五湖东。”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张助甫的欣赏,认为他虽然官职不大,却能逍遥自在,不受世俗束缚。同时,还赞扬了他的豁达性格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 调张助甫三绝其二:“何限青山色,当君对案时。肯同山吏部,长醉习家池。”此诗反映了诗人对张助甫的羡慕之情,张助甫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享受平静而美好的生活。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渴望远离官场的纷扰,寻求一种简单而又宁静的生活方式。
- 答张助甫三首·其三:“调张助甫三绝 其三”:此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张助甫的深深敬佩。他赞赏张助甫的才华横溢,同时也感慨自己的无奈。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全诗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王世贞的《调张助甫三绝》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