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翻遗刻上乌丝,且卷湘帘看奕棋。
犹觉闲身多此事,石床眠受午风吹。
夏日村居杂兴十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村居杂兴十绝》是明代著名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苏州府太仓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官至刑部尚书,后因弹劾严嵩父子下狱,最终冤案昭雪,恢复了职位。
- 生平事迹:王世贞自幼好学,与李攀龙主文盟,倡导复古文风。他的诗文创作受到当时文坛的关注,其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诗歌原文
- 第一首:《罢翻遗刻上乌丝,且捲湘帘看奕棋。犹觉闲身多此事,石床眠受午风吹。》
- 白话释义:放下了翻检过去遗留下的刻本,卷起窗帘观赏对弈的棋局。虽然生活平淡,但依然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躺在石床上,享受着午后的微风。
- 诗意解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闲暇时刻,放下繁重的工作,享受与家人或友人下棋的乐趣,感受自然的美好。
- 第二首:《风尘十载倦归田,始向山僧学坐禅。此日和禅都不管,醒时呼酒醉时眠。》
- 白话释义:历经风尘仆仆的十年归来,终于开始向山中的僧人学习打坐修行。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他都不关心世间的纷扰。有时醒来呼唤喝酒,有时醉酒沉睡。
- 诗意解读:此诗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修行的虔诚态度。通过描写与山林中僧人的交流,展现了他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 第三首:《夏日村居杂兴十绝 其九》日脚初低树色高,晚凉微动鬓萧骚。乌头作风白头雨,处处欢声停桔槔。
- 第四首:《夏日村居杂兴十绝 其五》臛凫蒸饼瓮头春,且喜农家事事真。论雨论晴天欲暝,柳梢初破月华新。
-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王世贞在《夏日村居杂兴十绝》中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传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也使得诗句富有层次感和深度,如“日脚初低树色高”与“乌头作风白头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情感表达:整组诗歌洋溢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感。无论是欣赏棋局的悠闲,还是享受午后的清风,都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态。此外,通过描述农家的日常活动,诗人不仅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朴实无华,也体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同情。
- 文化背景
- 历史环境: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文化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这个盛世背后,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却常常充满了压抑和不满。王世贞的诗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感慨,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 思想观念:王世贞倡导“复古”文学,主张恢复唐代以来的传统文体和风格。他认为,只有回到古人的优秀作品中去寻找灵感,才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和感染力的作品。这种思想对于推动明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社会影响
- 文学成就:《夏日村居杂兴十绝》不仅是王世贞个人诗歌创作的重要体现,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思考空间。
- 后世评价:王世贞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夏日村居杂兴十绝》被后世众多学者和读者所推崇,成为研究明代文学和诗歌创作的重要资料。
王世贞的《夏日村居杂兴十绝》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也是明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自然、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