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白龙叹

去年黑龙挟黑风,万室中夜随波空。今年白龙戏白云,禾头不救赤日焚。
彼何暴暴此何懦,有水不洗天公眼。汝龙沾沾犹自多,江东流殍将奈何。
呜呼江东流殍可奈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后白龙叹》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古体诗,全诗通过对比去年的黑龙挟黑风和今年的白龙戏白云,展现了自然现象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内容
  • 去年的灾难:诗歌中的“去年黑龙挟黑风,万室中夜随波空”描绘了去年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黑龙的出现带来了强烈的风暴,导致许多人无家可归。
  • 今年的平静:“今年白龙戏白云,禾头不救赤日焚”则描述了今年的宁静景象,白龙的出现虽然带来了一定的雨水,但并未能缓解旱灾的严重性。
  • 自然与人类的对比:诗中还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的无常以及人类在其中的无奈。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也是“后七子”之一。
  • 文学成就:王世贞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他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都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后白龙叹》采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人民的苦难。这种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它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同时也警示人们要有责任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1. 历史背景
  • 明代政治:王世贞生活在明朝中后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相对稳定,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王世贞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切。

《后白龙叹》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古诗,也是王世贞作为一位文学家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思考。通过这首作品,读者可以了解到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及其背后的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