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妇行凡五解

两儿奉一父,累累三少年。
数促理则绵,欣欣在黄泉。
两妇奉一姑,皤皤三华颠。
神往形尚留,戚戚穗帷前。
死者当不生,生者须竟死。
冥冥剖冰心,戚戚报君子。
天上亦有星,地下亦有山。
山山粲者何,万古同精坚。
我歌节妇行,采风荐彤史。
后有曹大家,前有刘中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节妇行凡五解》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古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介绍
  • 王世贞,明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王世贞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赏。他的诗作常常富含哲理,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1. 诗歌原文
  • 两儿奉一父,累累三少年。 描述了三个年幼的孩子,他们的父亲已经去世。
  • 数促理则绵,欣欣在黄泉。 暗示着这些孩子的母亲也在不久前离世,她的身体依然健在,但精神已逝。
  • 两妇奉一姑,皤皤三华颠。 描绘了两个老年妇女侍奉一个年老的女性长辈。这里的“皤皤”形容老年人头发白色如雪。
  1. 主题探讨
  • 生死观:《三节妇行凡五解》通过对家庭成员的生死状态的描述,反映出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 家庭与社会的关系:诗中通过描述不同世代的家庭成员,反映了家庭内部成员的相互依赖和社会责任。
  1. 文学价值
  • 情感表达:王世贞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象征、比喻等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更深的艺术内涵和哲学意义。
  1. 历史背景
  • 明代社会环境:明朝是一个封建制度较为完备的时代,社会风气相对保守,家族观念浓厚。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作品往往关注家族成员的生死、悲欢离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的伦理观念。
  1. 后世评价
  • 文学地位:王世贞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广泛引用和研究。
  • 影响深远:王世贞的诗歌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家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借鉴或模仿王世贞的写作风格。

《三节妇行凡五解》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古诗,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后世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对象。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座值得深入探索的精神殿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