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舅甥宜往,存亲妇亦携。
路长宁禁夜,月小正临溪。
浅水时时渡,高山步步迷。
不须求驻马,早已听鸣鸡。
夜行问外舅病
介绍
《夜行问外舅病》是明代诗人王一鸣创作的一首诗,全文如下:问舅甥宜往,存亲妇亦携。路长宁禁夜,月小正临溪。浅水时时渡,高山步步迷。不须求驻马,早已听鸣鸡。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出行时的艰辛与不易,以及在外游子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在探讨这首诗之前,先了解一下明代的背景。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为辉煌的时代,涌现出了大量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其中,王一鸣作为明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的内容涉及了作者在夜晚出行时的情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问舅甥宜往”,意味着作者出门访友或办事,需要向舅甥说明情况,并携带妻子一同前往。而“存亲妇亦携”,则表明家中还有亲人在等待他的归来。“路长宁禁夜,月小正临溪”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夜晚出行时的艰难险阻,既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体验。
“浅水时时渡,高山步步迷。”描述了在夜晚出行时,需要小心翼翼地渡过浅水河流,同时面对崎岖的山路,令人迷失方向。这里的意象生动,将自然环境与人的情感紧密联系,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的感慨。
“不须求驻马,早已听鸣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家的渴望,即使没有停歇休息,也能早早听到鸡鸣,知道家人已经起床准备迎接自己。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家人的关怀,也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珍惜。
《夜行问外舅病》不仅是一首描绘夜晚出行场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外游子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旅途中困难与挑战的深刻理解和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领略到明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家庭、爱情等方面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