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梦中得诗

气运南来尽海邦,风流宁用数诸姜。
魁奇振古标群岛,轰烈从今闹几场。
五百明良扶地轴,三千礼乐破天荒。
恁谁寄语东坡老,眼力何人较最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地震梦中得诗》并非一首文学作品,而是明代王弘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王弘诲在万历四十四年(1565年)创作的,当时他作为进士及庶吉士,曾历任南京礼部尚书等要职。关于王弘诲的详细介绍如下:

  1. 基本信息
  • 王弘诲字少博,号忠铭,是广东定安(今属海南)人。他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进士,随后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
  • 王弘诲的文学成就颇丰,除了《地震梦中得诗》,他还著有《尚有堂稿》《天池草》等作品。
  1. 诗歌内容
  • 气运南来尽海邦:这句意味着国运昌盛,四海归一,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强大。
  • 风流宁用数诸姜:这里的“诸姜”可能是指其他文化或地区的风采,诗人认为无需模仿他人,应发扬自己的文化特色。
  • 魁奇振古标群岛:指国家的伟大和卓越,能够激励后人。
  • 轰烈从今闹几场:意味着国家的繁荣和动乱将会交替出现,但都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
  • 五百明良扶地轴:表达了对国家栋梁之臣的支持,希望他们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三千礼乐破天荒:这里可能指的是音乐和文化的繁荣,以及这些文化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1. 写作背景:《地震梦中得诗》的创作背景是王弘诲在其一生中的重要时刻。在明朝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背景下,王弘诲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共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地震梦中得诗》是明代著名文人王弘诲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它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历史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