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柘满平畴,人家古渡头。
暮烟深带雨,春水浅胶舟。
野火明山店,寒更起驿楼。
谁知苏季子,三月尚貂裘。
晚过金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过金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该诗描绘了作者在黄昏时路过金沟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感慨。
首句以“晚过金沟”为题,直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这里的“金沟”并非指具体的河流,而是借用金字来比喻夕阳的光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第二句“日落西山红霞飞”,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红霞满天的美丽景象。这一景象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夕阳代表着生命的尽头,而红霞则象征着希望和美好。这两句话一前一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诗中的时间和空间都显得格外清晰。
第三句“柳丝垂拂绿波间”,则转向了自然景观的描述。柳丝垂拂,绿波荡漾,这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然而,这美景却无法引起作者的欣赏之情,反而引发了他的深思。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
第四句“谁言此地无江天?”则是反问句式,表达了作者对于眼前美景的质疑。他认为这里虽然有美景,但却没有真正的江天之景,因为江天之景需要有江水流淌才能显现出来。这种观点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最后一句“何处青山可买田?”则是对前面问题的总结。他感叹自己身处一个没有真正美景的地方,无法找到可以买田置产之地。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大自然的思考和感悟。它既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又充满了哲理性,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