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辞明日去朝天,楚水吴山兴杳然。
千里断云随去马,一江明月载归船。
草庐晦迹怜君老,玉署登名愧我先。
预买蜀笺三万幅,朝朝挥写寄来篇。
留别孙孟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孙孟博》是明代诗人王洪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王洪,字希范,号毅斋,是明朝浙江钱塘人,其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王洪少年时期便才思出众,于洪武二十九年考中进士,年仅十八。永乐初年,他入翰林院为检讨,曾参与编修《大典》。然而,由于政治上的波折,他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升迁。王洪与当时词林四王王称、王恭、王褒并称,均享有才名。这些背景信息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历史厚重感,也反映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性格特点。
《留别孙孟博》作为王洪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对友人不舍的深情,如“相辞明日去朝天”表达了即将分别的无奈和期待重逢的喜悦;“草庐晦迹怜君老”,则体现了对朋友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晚年境遇的同情。
意境开阔:诗中的意象丰富,将楚水吴山等自然景观融入其中,既营造了一种远行的氛围,又暗含着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手法巧妙: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如“千里断云随去马”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别离时的依依不舍;“一江明月载归船”则用明亮的月光映照在归途上,增添了一份诗意和浪漫。
语言精炼:《留别孙孟博》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易于读者理解和感受。
主题深刻:诗歌虽然短小,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它不仅仅是对友人的离别之情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友情的一种哲学思考,让人在读后久久不能忘怀。
王洪的《留别孙孟博》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首充满智慧和哲思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艺术风采,也能够从中获得对友谊、生活乃至人生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