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泾怀陈山人

扰扰风尘后,重来泾上宫。
门临寒水次,秋尽叶声中。
岁序忽复暮,幽怀谁与同。
思君西岭下,蓬户掩深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里泾怀陈山人》是明代诗人王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历经世事纷扰之后,再次来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所引发的感慨。具体介绍如下:

  1. 作品背景
  • 作者生平:王问,明代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广泛而深刻,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很高成就。《九里泾怀陈山人》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王问对人生经历与自然景观的独到理解和深刻感悟。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朝中后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纷纷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王问通过《九里泾怀陈山人》表达了他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1. 内容解析
  • 首句赏析:“扰扰风尘后”,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世间的喧嚣与纷扰后,重返故地的心情。”扰扰”一词,生动描绘出了外界环境的复杂与混乱状态。
  • 次句意境:第二句“重来泾上宫”则揭示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深厚情感。这里的“泾上宫”可能是他曾经居住或者工作过的地方,也可能是他心中理想的归宿之所。
  • 第三句描写:“门临寒水次”,诗人站在门前,面对的是寒冽的江水,这一景象无疑加深了内心的孤寂和冷清感。寒水次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冷漠与世态炎凉。
  • 末句感慨:“幽怀谁与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在这里,诗人似乎在寻求一个理解他内心世界的人,但现实往往让他感到失望。
  1. 主题思想
  • 对尘世的反思: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回顾和思考,通过对泾上宫的重访,诗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对自然的感悟:诗中的寒水次、秋尽叶声等自然景象,不仅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自然界的变化无常触动了诗人的情感,使得他在繁华落尽后更加珍视眼前的一切。
  1.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九里泾怀陈山人》通过将现实的寒冷与记忆中的温暖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让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
  • 象征手法:寒水次、秋尽叶声等元素不仅仅是自然景观,它们还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冷漠与孤独,使得诗歌的主题更为丰富和深沉。

《九里泾怀陈山人》不仅在形式上具有五言律诗的独特性,在内容上也蕴含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王问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使读者在领略诗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心境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