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行

君不见石龙嵚崎蹙海鲸,伏甲尽是苍山精。帝遣石龙镇东海,势拔十州倾五城。
又不见河伯狂奔自西极,独挽黄流向东射。两雄相遇未肯降,谁哉凿断石龙眷。
龙门碻磝秋水高,千载犹闻石怒号。峡声如雷日酣战,斗落千尺飞鸣涛。
银河倒青天,并作三洪水。滟滪瞿塘不足方,挽舟咫尺论千里。
尔来云帆接帝州,上洪下洪俱稳流。儋耳明珠贡万斛,江东玉粒宽九愁。
君不见应图真宰持天纪,石龙低首黄龙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洪行》是明代王问创作的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容,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下是对《大洪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王问,字子裕,明代常州府无锡人,嘉靖十七年中进士。他历任户部主事、南职方等职,后归隐湖滨宝界山,以文学著称,其门人私谥为文静先生。王问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描绘自然景观方面具有独特魅力。
  2. 诗歌原文:君不见石龙嵚崎蹙海鲸,伏甲尽是苍山精。帝遣石龙镇东海,势拔十州倾五城。又不见河伯狂奔自西极,独挽黄流向东射。两雄相遇未肯降,谁哉凿断石龙眷。龙门碻磝秋水高,千载犹闻石怒号。峡声如雷日酣战,斗落千尺飞鸣涛。银河倒青天,并作三洪水。滟滪瞿塘不足方,挽舟咫尺论千里。尔来云帆接帝州,上洪下洪俱稳流。 儋耳明珠贡万斛,江东玉粒宽九愁。
  3. 艺术手法:《大洪行》的艺术手法丰富多样,既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观,也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反思。通过对“石龙”、“河伯”等神话元素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使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如“千载犹闻石怒号”与“滟滪瞿塘不足方”,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张力。
  4.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诗人表达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大洪行》中的“石龙”和“河伯”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也象征着人类的历史和命运。诗人通过对这两种力量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感,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依赖。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如“帝遣石龙镇东海”,表达了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5. 文化影响:《大洪行》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容,使其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这首诗还被多次引用和改编,成为研究明代文学和自然景观的重要资料。

《大洪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还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