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居幽居不遇

寂寂柴门深自关,幽禽相唤语青山。
墙头含雨桃花色,半出青葱春树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周子居幽居不遇》是明朝王伯稠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作者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王伯稠:字世周,是明朝的诗人,生活在苏州府昆山一带。他从小随父亲进入京师,并成为顺天府诸生的一员,在京期间因见城阙的繁华和皇宫的壮丽而有所感慨。
  1. 文学价值
  • 诗歌内容:《周子居幽居不遇》通过描绘幽深的柴门、翠绿的青山以及春日桃花等自然景色,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环境。诗中的“墙头含雨桃花色,半出青葱春树间”形象地捕捉了季节变换时的自然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深的思考空间。
  • 作品赏析:《周子居幽居不遇》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哲理。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这种境界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 创作背景
  • 写作时期:此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断为明朝初期至中期之间。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为主,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

《周子居幽居不遇》作为一首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向往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和精神寄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