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柴门深自关,幽禽相唤语青山。
墙头含雨桃花色,半出青葱春树间。
【注释】
周子居:即周贺,唐代著名诗人。幽居:隐居不与世交往。柴(chái)门:用柴草、树枝等编成的简陋门。关:紧闭。
寂寂:寂静,冷落无声。
幽禽:指山野中的鸟儿。语:相呼,相互呼唤。
青山:指远处的青山顶。
墙头:房舍的墙角。含雨:沾湿了雨水。桃花色:指桃花的颜色。
半出:半露出来。青葱:草木郁茂的样子。春树:春天的树木。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隐逸之士周子居为主人公,借写其深居山林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意在写景中寓情,通过“幽栖”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淡泊明志、安贫乐道的情怀,同时也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寂寂柴门深自关”,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孤独的图景,柴门紧闭,四周无人声,显得格外寂静。这一句通过对柴门紧闭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对尘世的超然态度,也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句“幽禽相唤语青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野中的所见所闻。幽禽相唤,仿佛在向远处的山峦传递着什么信息。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鸟儿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之情。
第三句“墙头含雨桃花色”,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诗人通过描绘墙角处沾湿了雨水的桃花颜色,以及春树间的半露新叶,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这里的桃花色,既有色彩上的丰富多样,又有形态上的细节刻画,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尾联“半出青葱春树间”,则是对全诗的收束和升华。诗人通过对春天树木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这里的青葱春树,既是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心境的象征。他通过观察春天的树木,感受到了生命的勃发与生长的力量,也从中领悟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同时,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意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