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除夕

纷纷祀灶与禳田,共送残年祝有年。
零雨一冬无半寸,浊流五斗直三钱。
黄金尽地难充贡,白骨如山尚戍边。
怪杀虚堂儿女辈,邀人守岁恼人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庚子除夕》是一首由王稚登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庚子除夕》的作者是明代诗人王稚登。他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为这首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底蕴。王稚登生活在明朝中叶,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和个人命运的沉浮,这在他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既有豪放的壮志,又有深沉的感慨,这些都在《庚子除夕》中得以体现。

  2. 内容概述:这首诗以除夕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节日的氛围和人们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命运的思考。诗中通过对爆竹声、儿童笑等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热闹而充满希望的除夕夜。同时,诗人还借除夕之夜,抒发了自己对穷鬼的同情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3.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押韵、用典和象征手法上。首先,诗歌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每句七个字,平仄相间,音韵悦耳,读来朗朗上口。其次,诗歌在运用典故方面也颇为巧妙,如“驱傩又见颁新帖,守岁何妨坐旧毡”中的“驱傩”和“颁新帖”都与古代的岁时习俗密切相关,既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厚度,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最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穷鬼比作不随众鬼逃的“形影”,既形象地描绘了穷鬼的形象,又寓意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

  4. 思想内涵:《庚子除夕》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这首诗中,诗人借除夕之夜这个特殊的时刻,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沉思。他通过对穷鬼的同情,反映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通过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反映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这些思想内涵不仅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文化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考资源。

《庚子除夕》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对文学爱好者来说,还是对历史研究者而言,这首诗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