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栖霞寺寺在金陵西北五十里许旧梁武帝所建石佛甚众亦极巧佛晴皆铁嵌至今存者居半又名摄山寺以寺在摄山俗名也古牌铭剥落

云拥飞岚滴翠,日摇光影栖霞。
欲问前朝故事,断碑土绣苔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栖霞寺》是唐代文学家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栖霞寺及其周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古朴风貌和作者的游览体验。以下是对整首诗的解读:

  1. 诗歌原文
游栖霞寺  
寺在金陵西北五十里许  
旧梁武帝所建石佛甚众亦极巧  
佛晴皆铁嵌至今存者居半  
又名摄山寺以寺在摄山俗名也古牌铭剥落  
  1. 诗句解析
  • “寺在金陵西北五十里许”: 这句描述了栖霞寺的位置,表明它位于金陵城(今南京)的西北部大约五十里的地方。
  • “旧梁武帝所建石佛甚众亦极巧”: 这里提到了栖霞寺的历史,特别是由梁武帝建造的众多石佛,以及这些石雕佛像的精巧工艺。
  • “佛晴皆铁嵌至今存者居半”: “佛晴皆铁嵌”可能指的是部分佛像是用铁制成的,而且这些铁制的佛像至今仍然保留着。这里的“晴”可能是“晴空”的误写。
  • “又名摄山寺以寺在摄山俗名也”: 栖霞寺又被称为“摄山寺”,这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靠近一座山——摄山,而这个称呼在当地被广泛接受。
  • “古牌铭剥落”: 这句描述的是寺庙中一些古老的碑文或匾额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磨损和剥落了。
  1. 主题与象征意义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栖霞寺及其周边风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 通过描写栖霞寺及其建筑特色,表达了对古代工匠精湛技艺的赞叹,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同时,通过对古老碑文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历史遗迹的重视和保护。
  1. 艺术手法
  • 使用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如“旧梁武帝所建石佛甚众亦极巧”和“佛晴皆铁嵌至今存者居半”,生动地描绘了栖霞寺的宗教建筑和文化价值。
  • 通过对景致的描述,如“寺在金陵西北五十里许”和“又名摄山寺”,增强了读者对地理位置的印象。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将一个古老的宗教场所展现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