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秋感

风剪芙蓉坠晚香。冲波难认旧鸳鸯。秋宵渐永尽思量。
几度相逢唯梦里,疑非疑是不端详。鹭鸶空带满头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 · 秋感》是明代诗人王夫之的作品,创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期间。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感受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时光流逝以及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慨。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还是明清鼎革时期的思想领袖之一。王夫之在明亡后选择不仕清朝,并在湘西石船山筑土室而居,潜心治学与著述,其著作多达百余种,其中七十种收入《船山遗书》。
  1. 诗词原文
    风剪芙蓉坠晚香,冲波难认旧鸳鸯。
    秋宵渐永尽思量,几度相逢唯梦里,疑非疑是不端详。
    鹭鸶空带满头霜。

  2. 词作解析

  • “风剪芙蓉坠晚香”:这句描绘了秋风中芙蓉凋零的景象,象征着事物的消逝与生命的脆弱。
  • “冲波难认旧鸳鸯”:反映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及现实中难以辨认的无奈。
  • “秋宵渐永尽思量”:表现了作者在长夜中不断回味往昔的情感,以及对当前情境的深切感受。
  • “几度相逢唯梦里,疑非疑是不端详”:表达了梦境中与旧日恋人重逢的虚幻与不确定,体现了作者对现实与幻想界限的哲学思考。
  • “鹭鸶空带满头霜”:以鹭鸶的形象比喻自己已步入老年,岁月留痕在其头顶,彰显了生命的沧桑。
  1. 文学地位
  • 作为王夫之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浣溪沙·秋感》不仅展示了其深邃的人生感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还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
  1. 文化影响
  • 《浣溪沙·秋感》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引用和研究,成为了解明清之际文人思想的重要文献。

《浣溪沙 · 秋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更是一种对生命、时间和自然哲思的探索。通过对这首诗词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

相关推荐